天气预报
无障碍浏览
热门搜索:
黄骅港
生物医药
项目签约
吞吐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看资讯
>
区市动态
黄骅11人(群体)荣登2017年度 “河北好人”榜
日期:2018-03-22 来源:系统 编辑:高远 阅读次数: 保护视力色:
【字体:
大
中
小
】
打印
3月20日,沧州市获评2017年度 “河北好人”名单公布,沧州市共48人(群体)上榜,其中黄骅市有11人(群体)获评“河北好人”,位居沧州市之首。他们是我们黄骅人的骄傲,在此,让我们向他们致敬!
王道成:义务理发60载 助人解困随手帮
70多岁的王道成是黄骅市齐家务乡小王庄的一位农民。60年来,他坚持给村民义务理发,还为独居老人送柴,帮邻居收粮食。王道成的收入并不高,但他看不了比他更难的人,只要是别人有需要,他都愿意伸把手帮一帮。“给他们干点活,我觉得高兴。”
刘炳华:见难伸手勇救落水全家
刘炳华,男,58岁,黄骅市吕桥镇周东村村民。回家途中,刘炳华看到前面一辆汽车翻到路边的排水沟里,他立马下车营救。由于门窗无法打开,水一直往车里灌,车上一家四口陷入生死绝境。危机时刻,刘炳华砸开车窗,将一家人救出。情急之下,为了砸开玻璃,他的双手、胳膊拼命捶打门窗玻璃,救出了一家人,他的手都已经血肉模糊。
孙文英:打不垮的“铁娘子”50年照顾“仨公公”
孙文英,黄骅市常郭镇土楼村人。她是一位普通却不平凡的农家妇女,她用自己大半辈的时间,照顾了仨“公公”、瘫痪在床的丈夫,用一个人的辛苦付出守护着一大家人的幸福。在村里,提起她,村民们都会不由得竖起大拇指,她是一位好儿媳,是一位好媳妇,也是一位好妈妈。
郑世玉:消防大队的“抱火哥”
郑施玉,男,37岁,黄骅市消防大队消防员。黄骅信誉楼停车场附近的一处平房,厨房起火。市消防大队接到报警,迅速赶往现场。着火的厨房冒着黑烟,几名消防战士迅速闯进厨房寻找火源。灶台上冒着火苗,其他地方还有几处明火,在浓烟滚滚中,班长郑施玉找到了正蹿着火苗的燃气罐。他戴着绝缘手套,迅速用两条打湿的毛巾隔开,两手拉起燃气罐直奔屋外,而且一口气把燃气罐拉出三十多米,放在了室外的一处空地上。此时,他的手被烫得通红,燃气罐的火苗还是呼呼向往蹿。其他消防战士都忙着用水枪灭火,很快火就被灭掉了。
“抱火哥”郑施玉的双手都是被烧伤的疤痕。当记者问他曾抱出去多少个这样的燃气罐时,郑施玉笑着说:“我在消防大队七年了,像这样的燃气罐已经抱了上百个了。”
刘洪华:船员落海危在旦夕 老船长奋不顾身跳海救人
黄骅市南排河镇刘家堡村村民刘树春在海上进行生产作业时,不慎被渔船的钢丝绳拽到大海中,当时海上风大浪高、气温极低,刘树春生命危在旦夕。危急关头,69岁的老船长刘洪华毅然跳入大海中,切断钢丝绳,上演了大海中船长勇救落水船员的感人一幕。
2017年11月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跳海救人七旬老船长刘洪华荣登见义勇为类“中国好人榜”。
吕桂香:老人们的“贴心小棉袄”
吕桂香,女,40岁,黄骅市民政事业服务中心敬老院护理员。作为一名护理员,吕桂香总是力求将日常工作做到最细。同时,她还经常与老人们谈心聊天,做老人们的贴心“小棉袄”。
“俺这个闺女可好啦,又细心又周到。”“我们有啥心理话都愿意和她唠唠。”“我们在这可是享福了。”……老人们对吕桂香更是赞不绝口。多年的工作不仅让吕桂香与老人们之间建立起很深的感情,也让她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深刻的认识。“我们的工作很光荣。来这里的老人们都是无儿无女的可怜人,也是最需要我们的,能让他们健健康康地在这安度晚年多好啊。”吕桂香说。
于桂凤:最美援藏医生
于桂凤,女,42岁,黄骅市妇幼保健院援藏医生。于桂凤作为黄骅市第一批医疗援藏医生,在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工作了半年时间,共诊治病人2000余人。
刚到阿里,她的高原反应很强烈,夜里睡觉平躺就会喘不上气,半夜常有憋醒的时候,所以,后背必须倚着东西才能勉强入睡。如果觉得喘不过气时,就要及时吸氧。这里经常停电,喝水必须要自己到几百米以外的地方一桶桶地提回来,洗衣洗澡用水情况就甭提了。她却笑称:“就当免费减肥啦。”在援藏期间,下乡义诊是最常见的事,而这里因路途遥远难行和天气变化大等现实情况,一般需要提前一天前往。一路上,崎岖不平的盘山路直上直下,但晕车特别严重的于桂凤始终坚持着,因为她知道在目的地,十里八乡的群众早已赶到并排好了长队等待着。虽然语言交流上存在困难,但看到藏族同胞期盼的眼神,于桂凤觉得自己多累都值了。援藏期间,她还应用和推广了一些在当地相对先进的技术,提高了札达县的妇科诊断和治疗水平。同时,她的工作也得到札达县院领导和同事的称赞,被札达县委、阿里地区行署评为援藏优秀人才。
赵志永:七旬老女婿 把照顾家人当做是一种乐趣和幸福
俗话说:“有一个好儿子,不如有一个好儿媳;有一个好闺女,不如有一个好女婿。”72岁的赵志永就被家人及邻里们夸赞是“难得的好女婿”。岳父患上脑栓塞完全瘫痪在床,岳母患上小脑萎缩同时伴有双腿乏力不能下床,而妻子患有严重的肺心病,每天忙活家务同时服侍两位老人,赵志永成为了绝对主力。做饭、喂药、按摩、陪老人们唱歌……赵志永精心细致地照顾着家人。
赵志永说:不能把伺候老人们当成负担,而应该当成一种乐趣,老人们都90了,所剩时间也没多少了,一定竭尽全力让老人们晚年过得幸福点。
赵磊、岳琳:夫妻联手救“猝死”病人
黄骅市人民医院120司机赵磊、胸外科护士岳琳夫妇途经市建设银行菜市场时遇到一中年男子突发心梗猝死,夫妇二人二话不说立即上前紧急施救,轮流进行心肺复苏,为患者赢得了最宝贵的“黄金抢救期”,后经黄骅市人民医院的积极治疗,患者转危为安。
刘玉城:热心公益 以德养商
刘玉城,黄骅地升食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他经营着一家粮食加工企业,采用传统石磨的方式加工黄骅本地的旱小麦,由于面粉品质优良、健康营养,企业成为河北军粮的生产基地。慰问部队官兵、看望光荣院老兵、慰问救人团体……他积极地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军粮哥”。
王道峰:创办农家书屋的热心人
王道峰是黄骅市齐家务乡小王庄人,他沿街有一排好房子,租出去可以赚个好价钱。2014年,他开始装修的时候,很多村民以为这里要开一家书店,爱写书的王道峰要卖书赚钱了,可王道峰没有那么做,他要自办农家书屋。
和人们预想的不一样,这间特殊的书屋不卖书,只为爱书人士提供看书的场地,对所有人敞开。这里,还是孩子们的暑期文化加油站,也有不少闲来无事的农户来这学习农业知识,他们随意翻看,各取所需。
[关闭窗口]